联系方式

  • QQ:99515681
  • 邮箱:99515681@qq.com
  • 工作时间:8:00-23:00
  • 微信:codinghelp2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其他

日期:2023-06-03 06:10

一、马克思、恩格斯与民间文学的渊源

民间文学,可以理解为人民大众在劳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共同创造、共同使用以及普遍流传的口头语言传统和艺术。中国早在先秦时代就开始了民间文学的搜集和记录工作,《诗经》《礼记》《后汉书》等古籍中都有对民间文学的记载和论述。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民间文学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产生并发展的,其类型涵盖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神话、史诗、小戏﹑谜语、谚语﹑曲艺等多种文类。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和文化现象,民间文学是广大物质文明的劳动创造者创造和拥有的精神文明,它与古典文学、通俗文学一起构成了博大精深的文学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一直对民间文学给予高度热爱、关注和重视,他们对民间文学及其生存土壤民间文化的优秀成分给予肯定,重视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考据和传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追溯民间文学之源,研究民间文学与社会历史的关系,强调民间文学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价值。马克思与恩格斯常常运用充满生活诗意和集体智慧的民间文学阐发观点,据统计,在《资本论》中引用古希腊、古罗马以及德国的神话传说就有十四次之多。[1]北欧神话中的雷神托尔、古希腊神话中盗火的普罗米修斯、荷马史诗中的巨人赛克洛普等不胜枚举的神话人物及典故,形成了《资本论》得以深入浅出的灵动而有效的载体。又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引用古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太阳神阿波罗、爱与美之神阿芙罗狄蒂、复仇女神埃里尼斯以及古罗马神话中的农神沙特恩等来阐释古希腊的母权制、杂婚制以及蒙昧时代的群婚等概念或现象。


二、马克思主义在民间文学中的地位

我国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认为,具有实证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民间文学研究的最高层次。他在谈到学习民间文学应采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时曾指出,学习民间文学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实践观,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根据民间文学的特点开展调查与搜集工作。[2]


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民间文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要批判地继承历史文化遗产,用科学的方法整理民间文学作品,做到古为今用。民间文学作为不同时代生产者的语言艺术,反映了不同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风俗、道德等,其中有一些内容有别于当下人们的价值观念,有些甚至完全背道而驰。这要求我们在训诂、搜集和整理的时候,摈弃狭隘的、庸俗的、单一的实用主义倾向,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念批判性地继承民间文学精髓,用原始文化史、比较神话学以及民俗方面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


其次,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民间文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以人和社会发展统摄自然本体。马克思认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3]人类的社会存在决定了人类的意识形态,人类的感性世界如同现实世界一样,都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和结果。民间文学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产物之一,是人类内在灵魂直接的、生动的、自发的外在表象,这要求我们在进行民间文学整理和研究的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以人民的立场为自己的立场,取之于群众,造福于群众,与人民大众一起在科学地解释世界的基础上逐步尝试合理地改造世界,在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中从民间文学中获得教益、汲取养分。


最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民间文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既要注重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共性,又要强调民间文学的特性,坚持田野调查和文本研究的有机结合。“田野调查”与“文本研究”是民间文学研究的两个重要方法论,既对立又统一。离开“田野调查”的“文本研究”和离开“文本研究”的“田野调查”都是片面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求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问题,在进行民间文学研究时,要将两者有机结合,“走进田野、回归文本”,加强田野调查,并注重文本记录、文本总结以及对民间文学所涉及的生活场域的调查与分析。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遵循唯物辩证法和历史辩证法,是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基础与理论指南,它从整体联系的立场阐述物质观、实践观、辩证法思想和认识论原理及其相互的统一关系。我们进行中国民间文学研究,开展田野调查,应当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般原理指导社会实践,树立正确的实践观。


三、基于实践观的田野调查与文本研究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最早提出“实践”这一概念,并经由这一概念,把哲学从自然哲学领域扩展到人本哲学领域;柏拉图认为,与上等人贵族阶级的理性活动不同,实践是农民、手工业者等下等人的社会生产活动,对实践的认知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亚里士多德对于实践的看法独到,他认为,实践是实现“善”的方式,是德性的实现活动;黑格尔认为,实践高于认识和观念,目的性是实践的根本特性,实践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费尔巴哈认为,实践是人的现实感性活动,把实践带入唯物主义范畴。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实践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最终形成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有如下基本点:“第一,以唯物主义的能动性方式科学地理解和解释实践;第二,从实践的高度来理解哲学的性质、特点和功能;第三,从实践高度理解人与世界关系及其时代特点;第四,自觉地在理论和实践上从事双向批判与双重构建。”[4]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重要的基础论断。在民间文学的诸多特点中,口头性是民间文学的根本特性,这就要求民间文学研究不应该局限于文本分析和范式研究中,而是要围绕“口头性”这个中心,走入催生民间文学产生、流传、变异和生存的生活空间中进行田野调查。


作为民间文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田野调查需要研究者深入到研究对象的工作、生活环境中,以观察、访谈、口述史的方法搜集资料与信息,并通过对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来认识、诠释社会现象,进而深化对自然与社会的认识。它将人们从安乐椅上解放出来,不带任何假设地进入田野中,通过观察、询问、访谈,感受和领悟,收集各种数据资料,整理思路、理清逻辑,分析现象、发现问题、循环归纳,记录日志,最终达到对研究对象的理论认知。首先,要清楚地判定研究问题的类型(主要包括探索性、描述性、解释性、理论性等),然后根据研究问题和类型,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合理选择“田野点”。其次,要借助官方组织、合法单位、私人关系等方式进入田野点,根据具体情况,以隐藏研究者身份或者公开研究者身份的方式开展研究。田野调查是一种特殊的实践与研究活动,是保障民间文学研究工作科学性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通常来说,文本研究涵盖对文本版本的考证、对文本的阐释以及对文本的思想研究。厘清研究文本的版本是前提和基础,思想研究是目的和归宿,文本解读既要切忌寻章摘句、断章取义、闭门造车,也要防止脱离实践的过度阐释。完整的文本研究应当与田野调查前后相续、交错共织、融通互持。没有了田野调查,文本研究就割裂了与现实的联系,探索就囿于“唯文本至上”的精神层面;没有了文本研究,田野调查就无法从社会实践结果的表征中理性地呈现价值理念,因而也就令搜集和整理失去了终极意义。记录是为了保存,保存是为了传播,而传播是为了更好地传承。


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指导下,我们开展民间文学研究,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以唯物主义为基础,能动地、科学地认识和阐释民间文学。和其他任何人类实践活动一样,民间文学的实践活动是一种辩证的社会历史活动,具有一定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我们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待民族民间文学的遗产,客观地辨别精华与糟粕;我们要避免用单一的意识形态和道德准绳去肆意篡改民间文学作品;我们要注重民间文学的多种功能,避免把民间文学作品作家化。因此,我们开展民间文学研究,要具体阐明它的意义、原则和方法,要树立典型研究实例供民间文学工作者学习借鉴。


第二,站在实践的高度来把握民间文学的属性与作用。民间文学源自于人民,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实践和思想情感,其创作形式丰富多样,多是人民喜闻乐见、易于理解、便于传诵的形式。民间文学有深刻的社会性,它是人民物质生产活动的产物,是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在人民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教育、娱乐、认知、审美等多种功能,着眼于人民群众的多层次需求以及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只有深入实践,才能站在实践的高度,对民间文学的属性与作用有更好的认识与把握,民间文学工作者才能更加积极、深入地开展民间文学搜集、整理的实践活动。


第三,从实践的视域认识人民群众与民间文学的关系以及民间文学的时代表征。广大劳动人民是民间文学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因此,民间文学工作者要坚持群众路线,要有深入基层、虚心求教、吃苦耐劳、戒骄戒躁的工作作风。在阶级社会,民间文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统治阶级掌握着书面文字,广大劳动人民则以口头语言为媒介进行文学创作,其创作内容一方面反映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在时期统治阶级思想的影响,因而具有复杂性。在社会主义时期,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文学的创作者和掌握者,人民的内涵和外延也得到了扩充,不仅包含工人、农民、手工业者和民间艺人等,还包含社会主义时期的知识分子,因而民间文学在审美情致、表现方式等方面都呈现出有别于任何时期的崭新的特质。我们在进行研究时,要注意把民间文学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中开展共时与历时研究,避免盲目性、主观性和片面性。


第四,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开展民间文学探索与研究的批判与构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要求我们坚持以辩证的、历史的、唯物的、人本的视角开展社会实践,以唯物主义的方式处理和驾驭各种复杂的关系。民间文学研究的批判是指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对民间文学研究开展审视与批评工作,一方面借助于有效的实践来甄别伪科学理论,另一方面借助于科学的理论来审视实践的合理性。民间文学研究的构建是民间文学研究批判的终极目标,是指通过二维批判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层构建,从而达到加快理论科学化进程和推动实践发展的目的。在民间文学研究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要审视、协调、构建田野调查与文本研究、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我国各民族民间文学之间等多方面的关系,实现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在实践观的关照下,民间文学工作者要“走进田野,回归文本”,任何割裂田野调查与文本研究的研究范式都应摈弃;在新时代语境下,民间文学是作家文学取之不竭的创新与转化的源泉,在作家文学的创新性发展之中,民间文学得以更好地保存、延续与发展;各民族民间文学的互相影响具有不平衡性,研究促进各民族民间文学在互相交流、互相借鉴的基础上实现美美与共、和合共生,具有非常深远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和现实基础,树立正确的实践观,把握人类实践的时代特征与发展趋势,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关注以及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意义非凡。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理解现实世界,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人民大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社会在承继与发展中与时俱进,它指导人们不要“空想”而要“实干”,鼓励人们科学地解释世界,合理地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指导民间文学研究的最高层次,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的民间文学研究,要求民间文学工作者基于唯物主义理论能动地、科学地认识与阐释民间文学;站在实践的高度把握民间文学的属性与作用;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群众观,辩证地认识人民群众与民间文学的关系以及民间文学的时代表征;在对民间文学的探索与研究中,展开实践与理论两个维度的批判与构建。


版权所有:留学生编程辅导网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方式:QQ:99515681 微信:codinghelp 电子信箱:99515681@qq.com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从网络整理而来,只供参考!如有版权问题可联系本站删除。 站长地图

python代写
微信客服:codinghelp